2009年申论热点:志愿精神的价值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发布:奥运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2008年奥运会将把中国的志愿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将把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来自全中国、全世界的志愿者们汇集北京,携手奥运,通过志愿服务,为北京奥运会增添光彩。
相关文章
奥运志愿者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现代奥运会从一开始就与志愿者有渊源。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办时就出现了甘愿为奥运会服务而不收取报酬的志愿者。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季奥运会把志愿者列入组委会的正式规划中。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夏季奥运会进一步强化了志愿者工作,有意识地制定相关的人力资源计划,并且首次专门对奥运会志愿者作了明确界定:奥运志愿者是指那些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以自己的无私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收取报酬或期待任何回报的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训练的志愿者出现在奥运会申办、筹办、组织乃至总结的各个进程的若干工作领域中。志愿者在奥运会体现了他们的经济价值。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为奥运会付出了545万个小时的劳动,折合成可比价值,相当于1亿1千万澳元。
奥运志愿者的社会价值更是不可低估。奥林匹克主义宣称要让大多数人从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和培植情感,但直接参与奥运会的人数毕竟有限,参赛运动员和官员总共只有3万人左右。因此,奥运会组委会启动志愿者计划,更主要的是从奥林匹克主义的传播出发。只有让民众直接与奥运会保持联系、有机会参与到奥运会的各项事务中,才能充分体现奥林匹克主义的广泛性,才能增强民众的社区、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自豪感。
点击分享此信息:
